高度怀疑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导致相关进口国的大量猫狗等死亡,中国食品和饲料出口受到重大影响,之后不久,政府将三聚氰胺列入出口法检范围,一年之后,三聚氰胺在婴儿饮用的奶粉中被发现,“毒奶粉”事件爆发。
2011年,台湾爆发塑化剂风波,逾百万件食品下架,之后不久,卫生部下发文件规定了食品、食品添加剂中几类有毒物质的最大残留量标准,中酒协多次向酒企强调严控白酒塑化剂含量,一年之后,酒鬼酒事件爆发。
“毒奶粉”事件已过4年,但“毒奶粉”所代表的食品安全隐忧从未走远。此时回顾“毒奶粉”事件始末,将有助于读者更为精准地审视酒鬼酒事件。我们更希望的是,政府与企业能从中获得警示并行动起来,还老百姓一个干净的餐桌。
“公开的秘密”
不只三鹿,国内知名乳企的产品几乎都被检出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
多家媒体的报道均指出,奶站往鲜奶里添加东西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且非新事物。
早在“毒奶粉”事件爆发的3年前,中国奶协的一位专家就曾私下警告蒙牛内部人士,有公司业务人员跟奶站联合造假,往原奶中添加蛋白粉、水、乳清粉等物质。之后,深圳奶业协会也曾委托中国奶协以书面形式向蒙牛提出警告,亦未获回应。
此次酒鬼酒事件爆发前,中酒协曾多次向酒企强调严控白酒塑化剂含量,并曾发文表示“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份”“其中高档白酒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含量较低”,并展示成果:“通过协会的大量工作和白酒企业认真重视,目前,全国白酒重点企业的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指标均低于食品标准值。”但在一年多后,湖南质监局的检测报告指出,DBP(常见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是食品最大残留量标准的3.5倍。
270余天瞒报 真相姗姗来迟
事件最初,三鹿意图瞒报。
2007年12月,三鹿集团即接到患儿家属投诉。
2008年6月,三鹿在自己的产品中查出三聚氰胺,但直到8月2日,才向石家庄市政府报告。近两个月的时间内,三鹿明知自己生产的奶粉中含有可致人伤害的三聚氰胺却依旧生产和对外销售。
查出三聚氰胺后的3个月,即9月11日晚,三鹿才发出产品召回声明。
政府的行动同样迟缓。
2008年7月,一名受害患儿的家属向国家质检总局投诉后,获得了三鹿奶粉的检测报告,检测结果竟然均为合格。
早于7月中旬,卫生部已接地方“肾结石婴儿”病例增多的报告。当时报告就提出怀疑致病原因为三鹿奶粉。
8月2日,三鹿集团的代表王玉良在向市政府的请示中,曾提出实行产品召回。但王的提议被与会的石家庄政府官员明确反对,他们还提出,要以人盯人的方式,安抚家属,“拿钱堵嘴”。并专门强调注意保密,防止出现消费者上访的情况;同时要尽力避免“媒体炒作”;等过了奥运会,再请河北省公安厅打击等。
8月2日至9月8日长达38天中,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未就三鹿牌奶粉问题向河北省委、省政府做过任何报告,也未向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报告。
最终,直到9月11日晚,卫生部才公开表态,高度怀疑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本文出处: 沈阳进口奶粉http://www.mostytrade.com 沈阳进口食品 ,高端婴儿用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